在机器人竞争的一片红海中,异军突起的一支其实是教育机器人。教育机器人一方面面向学校等B端机构,希望成为教学辅助工具;一方面则面向家庭,希望在陪护和教育之余切入更多的服务空间。
人工智能从2015年火到了2017年,C端用户却一直不买账。而在去年的机器人大会上,被手舞足蹈的机器人吸引的则是孩子。他们有的围着机器人蹦蹦跳跳,有的则直接央求爸妈买一个机器人带回家。
所以在机器人竞争的一片红海中,异军突起的一支其实是教育机器人。教育机器人一方面面向学校等B端机构,希望成为教学辅助工具;一方面则面向家庭,希望在陪护和教育之余切入更多的服务空间。
而教育却因为本身的专业性、系统性及教育机构的垄断性更难立即打通。教育机器人的消费者与用户是割裂的,为了提高认知度,不少教育机器人开始做教育内容与课程的研发,以此进一步匹配教育机构的场景,提高教育机器人的教育属性;而教育陪护类机器人也开始与多家内容商合作,提升教育能力。
这也就铺开了面向B端市场和C端市场的两条路径。市场目前仍处于培育期,在C端产品不断死去时,B端市场成为了教育机器人发展的关键之路,也成为了连接C端的重要衔接点。
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发布《2016全球教育机器人发展白皮书》,其中预测未来5年内全球教育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111亿美元。但在量级过小时期,教育机器人的技术和价格也都亟待转型和调整,才能保证在培育期“活下来”。但在STEAM教育(一种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理念,提倡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艺术以及数学的教育)持续变热和服务型机器人急需破冰的时刻,教育机器人则代表了未来的无限可能。
根据IFR(国际机器人联合会)预测显示,2015-2018年期间,个人/家庭用服务机器人的全球销量将高达2590万台,市场规模高达122亿美元,超过2014年市场规模的5倍。
据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底,国内机器人领域新三板挂牌的有33家公司,这33家中有30家是从事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和销售的,主营业务是服务机器人的仅有3家,占全部机器人企业的不到10%,家庭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国内创业公司和资本重点关注的新赛道。
机器人通过儿童进入家庭是非常合适的场景。因为在大部分人看来,机器人是属于小孩子的产品,而家庭又非常重视儿童的教育和生活娱乐,在把机器人带回家后,如果能给其他家庭成员也带去适合自己的机器人体验,就可以达到让更多成年人和家庭逐渐接受以至习惯机器人的存在。
猎豹移动CEO傅盛曾说,AI+软件+硬件+服务=机器人。随着物联网、智能家居的升温和相关技术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巨头和创业公司加入进来,而一旦机器人进入家庭成为常态之后,就意味着硬件、软件以及AI技术已经发展得很完善,尤其是机器人拥有天然的交互体验优势,在打通和连接智能家居时就会得心应手。